四川省医院协会青年药师科研专项资金项目平台
微信

四〇四医院开展爱耳护耳健康知识宣传

来源: 四〇四医院    时间:2018-03-14 13:13:24

每年的33日是全国第19次“爱耳日”,为普及市民耳病和听力障碍防治知识,提高市民爱耳、护耳意识,32日,四〇四医院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儿科等科室专家在先锋社区开展了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的义诊活动。

活动中,前来咨询问诊的市民络绎不绝,医院免费为近百名市民提供了专业检查、健康咨询、测量血压,测试听力等服务,发放相关资料200余份。提高了市民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增强了市民的健康观念。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和言语声。按听力损失程度分为4级:2640dBHL为轻度听力损失,听谈话声有困难;4160dBHL为中度听力损失,听大声说话有困难;6180dBHL为重度听力损失,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大于80dB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780(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其中7岁以下聋儿达80万以上。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所造成的新生聋儿每年约3万余名。

为什么要关注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觉功能在胎儿期就已发育完全,数据显示,正常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的几率为1-2‰,高危新生儿则达到2-4%1岁以内的听力障碍的婴儿很难被家长发现,越早被发现并给与有效的干预,言语发育与正常儿童的差别越小,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尤为重要。姚红兵教授提醒家长,每个新生儿都必须做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应该长期随访。

哪些新生儿容易出现听力障碍?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曾有过中耳炎、梅尼埃病等耳病史者;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人群都属于新生儿听力障碍高风险人群。

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3天时应接受专业人员的听力初筛;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应在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

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时未通过,家长应充分重视,需要在42天左右进行复筛,若复筛仍未通过,家长应在3个月内携带初筛和复筛报告单,到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以确定孩子的听力状况或听力损失程度。

03个月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听性反射来判断其听力。测听用具可选用木鱼、双音响筒(中频)、哨子(高频)或手鼓(低频)等音响玩具。因为人耳对于中频的声音最敏感,所以木鱼或双音响筒可作为首选。测试房间要保持安静,给声时机最好选择在受试儿处于浅睡眠状态,距测试耳约30厘米处,突然给声(60dB以上),正常听力的受试儿约在25秒以内出现听性反射,表现类型有:双臂突然向内屈曲,即惊跳反射;突然眼睑睁开,为觉醒反射;突然哭叫,为哭叫反射;测试前受试儿眼睑睁开,给声时突然闭目,称为闭目反射,还有吸允反射、呼吸反射等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惊跳反射。

如何加强新生儿听力障碍预防?

先天性听力障碍:孕前检查可减少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出生率,同时我们还应提醒孕期妈妈注意预防宝宝出现听力损失。避免孕早期的病毒(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孕期禁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利尿剂等),高危孕妇(如糖尿病、甲低等)。新生儿非遗传性听力损失也是可预防的,感染、核黄疸、早产儿等都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率都很重要。

继发性听力损失:

1.新生儿听力筛查:自21世纪初,我国已逐渐开展了的0~6岁儿童的听力筛查工作,对新生儿在出生时和42天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经过进一步详细的检查,以确保听力障碍的婴儿在3个月内的被发现。对于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也应在6个月,1岁,2岁,3岁,4岁,5岁,6岁各进行一次听力筛查,以及时发现听功能异常。

2.耳聋基因检测:对于有耳聋家族史的孩子,应进行耳聋基因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携带SLC26A4基因的孩子,需避免头部碰撞、不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或用力吹奏乐器、用力擤鼻等。携带线粒体12srRNA药物性耳聋基因的孩子,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确保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药物,不会因为药物致聋。

3.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感冒受凉等上呼吸道疾病,预防中耳炎发生,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所致传导性耳聋。如发生感染性疾病如腮腺炎、脑膜炎及等应高度关注听力,预防此类疾病可导致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4.孕妇禁用耳毒性药物。孕期禁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利尿剂等)。高危孕妇(如糖尿病、甲低等)如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必须严格观察有无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中毒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并采取治疗手段

5.避免接触噪声。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有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尽量少使用耳塞,音量不超过60dB,时间不超过40分钟。防止各类娱乐性噪声、烟花爆竹所导致的听力损伤。

6.避免挖耳。避免耳部进水以及随意挖耳导致耳朵感染,定期至医院检查耳道,如发现耵聍,及时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