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院协会青年药师科研专项资金项目平台
微信

做好基层首诊提升服务能力 需解决“来留去”学会“整改借”

 时间:2017-03-15 10:51:32

本文分析了三台县镇乡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基层首诊得先解决“来、留、去”,提升服务能力需学会“整、改、借”,改革薪酬制度调动积极性三点建议。

关键字 分级诊疗 相关研究 基层首诊 服务能力 薪酬制度


根据县卫计委工作安排,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组成调研组,于201610月至11月,对全县部分镇乡卫生院分级诊疗相关研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全面了解我县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分级诊疗政策的了解程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基层首诊等等,为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相应依据,研究制定相应政策,确保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早日实现。

二、调研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6年到各单位调研时正在上班的职工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在县卫计局的组织领导下,在东、南、西、北四个医疗分中心和各辖区内部分中心卫生院、兼顾型、防保型卫生院配合下,我们采取了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进行了认真调查,分类汇总,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议。

三、调研结果

(一)被调查人身份



(二)被调查人职称



(三)认为做好基层首诊最重要的因素

(四)认为双向转诊可行、应采取哪种转诊途径以及双向转诊的现实意义


类型 结果

回答结果


双向转诊有无现实意义

408

64


双向转诊可行性

可行

356


不可行

116


应该采取哪种途径

自由转诊

242


定点转诊

230



(五)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和双向转诊模式评价


四、原因分析

(一)数据可信度

从调查结果图一、图二可以看出,发放问卷调查表472人,收回472人,被调查人员复盖面广,包括班子成员、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人员所占比例合理,数据来源真实,可信度高。

(二)影响基层首诊最重要因素

从图三显示,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是影响基层首诊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宣传,大家认为宣传的内容不仅仅是政策,而且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和沟通感情,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和工作,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改变原有的就医观念和就医习惯,让他们主动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最后就是要更新设备,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三)薪酬制度和转诊模式进一步制约了分级诊疗

从图五可以看出,通过调研,50%的职工对目前执行的薪酬制度不满意,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双向转诊模式方面,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还没有很好实现,乡镇转二级、二级转三级的目标差距很大,特别是乡镇转二级基本上没有执行。同时只形成了上转,下转仍不畅通。

五、几点建议

(一)做好基层首诊 解决“来、留、去”

1.来,即患者自愿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1.1加强宣传 除宣传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外,还应对基层医疗机构所开展的业务进行适当的营销,以减少患者舍近求远、盲目就医的现象。

1.2签约服务 开展以团队服务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生和居民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关系,做到每个居民不仅知道如何防病,而且还知道生病了该怎么办、该去哪、该找谁、怎么找。

1.3 改变服务模式 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主动上门服务,变“坐、等、守”为“走(走出医院,进村入户)、送(上门送医送药)、防(让居民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不断增强健康意识,自觉养成健康行为)”。

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和工作,可以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逐渐改变其原有的就医观念和习惯。

2.留,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愿意留。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留住医护人员,二是留住患者。其中,前者是关键,后者是难点。

2.1留住医护人员 尽力做到使每位医护人员既有待遇,又有职业发展前景,让他们生活体面、干有尊严。 在待遇方面,应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真正实现老百姓满意、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应采取“送出去为主、请进来为辅、自学提高”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医护人员技能培训。并邀请市级医院、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到院查房、带教、讲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2留住患者 既要有能力治疗患者的疾病,又得获得患者的满意评价。

2.2.1夯实临床支撑科室 根据卫生院情况,应及时更新设备和投入必要设备,如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彩超等,增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患者因检查来回奔波于上级与基层医院的痛苦。

2.2.2 开展各种医疗活动 为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应定期开展急诊急救、心肺复苏等应急演练,并严格执行各种核心制定。

3.去,让转诊患者有好去处。去,即基层医疗机构因技术、设备等原因无法解决患者疾病时,如何为患者支招。此时患者需要的是,在确保安全和费用低廉的情况下,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3.1签订转诊协议 与上级医院及时签定转诊协议,保证患者转诊及时、通畅。

3.2 学会选择性转诊 所谓选择性转诊,就是要知道签订协议的医院有何专长,什么患者应该转诊到哪个医院,以减少转诊带给自身的风险和避免二次转诊;

3.3主动追踪 病人转至上级医院后,应主动了解上转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进感情。

3.4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

(二)提升服务能力 学会“整、改、借”

乡镇卫生院提升综合服务能的路径是什么?通过调研,我们总结为“整、改、借”三个字。

1.整:即“整合”,要整合村级资源、整合公卫与临床、整合宣传与健康教育。

1.1整合村级资源。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村卫生室近66万家,其中90%为个体,加之村医身份特殊,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收入无保障等因素,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与监管较为困难。卫生与计生合并后,应积极整合村级资源,将卫生与计生工作交由一人管理,对人、财、物整合与统一调度,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1.2整合公卫与临床。在临床诊疗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等),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及时发现潜在患者并早期诊治,达到公共卫生助推基本医疗的目的。笔者所在卫生院通过开展“四不四在”慢病管理模式(四不:不漏查、不漏诊、不漏治、不漏管;四在:首测在导医、确诊在临床、随访在村医、管理在公卫),并与慢病包干付费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慢病发现率、管理率、治疗率,同时也增加了卫生院的就诊量。

1.3整合宣传与健康教育。宣传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基层医疗机构应制作宣传手册,涵盖基本情况、开展业务、特色科室、设施设备等内容,利用下乡和义诊、健康教育时发放,并在医疗机构醒目位置公示专家简介,不定期在全院开展新技术、新设备使用培训。通过这些,让患者知道医疗机构有什么人才、什么设备、能做什么。

2.改:即“改变”,要改变服务模式、服务态度、环境和流程。改变服务模式。要变“坐、等、守”为“走(走出卫生院,进村入户)、送(送医、送药)、防(未病先防)”。主动服务,发现潜在病人,实现“健康咨询--精心诊疗--健康指导”的全程医疗模式。

2.1改变服务态度。去过城市医院再到乡镇卫生院,患者的就医感受时常存在落差,这种落差不仅是技术上的,更多是态度上的。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应意识到这些并加以改变,如推行微笑服务、多送患者一程服务、医患互动活动、出院患者随访等,与患者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拉近与患者的感情。

2.2改变环境和流程。要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如病房的装饰要温馨、舒适,使住院患者有家的感觉。在流程方面,必须建立明确的地图或简单的指示牌,让便患者易于辨认身处的位置和选择方向。这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3.借:即“借力”,要借管理之力和创建之力

3.1借管理之力。作为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仅自己要学,更要带领团队去取经。例如通过医疗质量追踪会和处方点评等活动,达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减轻患者负担的目的;通过月检查、季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年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3.2借创建之力 。借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爱婴卫生院等活动,按标准、按要求,倒排时间,顺排任务,不折不扣进行创建,同时加速人才培养,并夯实临床支撑科室。基层医疗机构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更不能为了通过评审、拿块牌子,而应使各项工作成为常态,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三)改革薪酬制度 调动积极性

由于镇乡实行工资总额控制,明显低于周边县市和县直医疗机构相比例,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按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长期激励,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增长。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理顺转诊机制

在上下联动转诊方面,没有统一的转诊标准是造成双向转认运行障碍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转诊流程,确保转诊通畅。对上下级医疗机构由于转诊带来的经济利益问题,可通过协议的形式加以规定分配。特别是下转病人,上级医疗机构应多与病人沟通,增强康复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的信心,同时加强对下级医疗的技术指导。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实现信息共享,即可避免双向转诊病人重复检查,又可使信息通畅,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四川省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