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院协会青年药师科研专项资金项目平台
微信

泸州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市属医院首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

 时间:2017-05-03 12:59:01

日前,患重度心衰的唐大爷在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的进行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该手术在泸州市属医院尚属首例。该手术的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标志着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在严重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65岁心衰患者突然晕厥  专家建议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

据了解,65岁的唐大爷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年,虽长期坚持正规药物治疗,但仍反复出现心衰症状,并伴有2型糖尿病。不久前,唐大爷发生了突然晕厥,当即呼吸心跳骤停,所幸现场群众实施了初步急救,并经过市中医医院50多分钟的持续不间断心肺复苏后,唐大爷抢救成功并恢复神志。在医院ICU和心血管内科CCU闯过了多器官功能不全和感染关后,唐大爷在心血管内科开始了下一步治疗。

接诊唐大爷的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朱彬为唐大爷进行了进一步检查。经检查,尽管唐大爷一直一来长期坚持正规服药,但仍存在心功能不全,纽约心功分级为Ⅱ级,LVEF30%;心脏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明显扩大、其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达到了72mm;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宽度达到了160ms等症状,加上此次唐大爷又发生了心源性猝死,综合上述情况,唐大爷具有明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简称CRT-D)植入术适应症,需尽快行手术治疗。

诸多手术难题   率先使用左室四极电极导线解决

朱彬介绍,CRT-D的全称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它结合了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和ICD(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的双重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帮助患者有效防治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它的技术难点在于左室电极的植入”。朱彬介绍,除了常规的由于心脏扩大变形所致的冠状静脉窦口位置改变,自身冠状静脉解剖异常等问题外,传统的左室电极安置后存在起搏位点选择性小,起搏时容易出现膈神经或膈肌刺激、起搏高阈值、为保证稳定性将电极植入心尖而出现心尖部起搏,为避免心尖部起搏避开心尖位置但却出现电极不稳定术后移位等诸多问题。而左室四极电极导线由于可以有多个起搏位点和多种起搏向量的选择,可一次性解决上述难题,能做到“电极植入心尖,起搏心底”。综合患者具体情况,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朱彬决定在该手术中使用目前国内最新型的左室四极电极。

三组手术团队保驾护航  手术成功实施  患者康复出院

因患者病情重,基础疾病多,朱彬评估患者术中可能会出现三大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生急性左心衰、术中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穿孔。为保证手术成功开展,在华西医院教授的指导下,医院成立了三个小组来保障此次手术:第一组由主刀医生带领的手术团队组成,负责台上手术实施;第二组由心血管内科病房医护人员组成,在台下积极防治心衰及恶性心律失常;第三组由医院心胸外科及麻醉科医生组成,以备在出现心肌穿孔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紧急开胸修补。所幸术中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通力配合,手术顺利,患者无明显不适,手术耗时两个多小时成功完成。术后患者康复出院。

据了解,CRT-D植入术适应的患者群体主要包括一些重度心衰、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衰并且有高危猝死风险的患者。对于存在左右心室显著不同步的严重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可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及心室内的同步激动,能自动处理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能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明显减少心衰恶化住院次数;能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是心衰治疗的一大利器!(文/李娟   /心血管科供图)